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自身独特的构成要素,构成雕塑的最基本要素有形体、空间、
色彩、量感、材质等。这些要素中,形体是传统雕塑最本质的语言。从雕塑的发展历史中,我们可以看到,不同历史时期的雕塑家对这些基本要素的注重点有所不同。传统的西方雕塑家关注最多的元素是雕塑的形体,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及随后的贝尼尼,他们在创作的时候,更多地注重形体的穿插和处理。而20世纪初期的亨利·摩尔在关注形体处理的同时,着重研究了对雕塑空间的处理。他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人体雕塑上的各种“孔洞”。摩尔的探索和创新使雕塑的空间越发地丰富起来了。而当综合材料悄无声息地融入雕塑之时,雕塑家逐渐对雕塑的另一基本要素— — 材质关注起来了。传统的雕塑使用最多的是木、石、金属等硬质材料,随着雕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被应用于雕塑创作之中,纸张、麻绳、光、水等不一而足。这些新材料的加人大大丰富了雕塑的形态。色彩作为雕塑中一个重要的元素,虽在雕塑发展的前期不被雕塑家们所重视,但作为极有表现力的元素之一,在现代主义兴起之后,越来越多的雕塑家对色彩的应用开始关注和重视起来。
玻璃钢雕塑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材质本身的色彩,尽管这些色彩并非“有意为之”。从历史上
遗留下来的雕塑作品来看,这一情况从雕塑艺术诞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延续至今。无论是法国布鲁尼柯Bruniquel地区出土的雕刻在驯鹿角上的跃马,还是发掘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的威伦道夫的“维纳斯”,都保持着材质本身的色彩。我们可以推测,在旧石器时代,原始人类在选取材料的时候,不免倾向于选择一些形状合适、颜色好看的材料进行雕刻。选择不同颜色的材料,其本身即是人类的一种主观能动活动,虽然这一活动处于朦胧阶段,但它同样具有凡的意义。